色達佛學院:全稱是色達縣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簡稱為"色達五明佛學院",誤稱是五明佛學院(很多大寺廟都有五明佛學院):德將多吉于1880年在此興建佛學院,樹立寧瑪(前譯)派講修法幢。 1980年法王晉美彭措吉祥賢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達喇榮溝、即大密乘虹光身靜處,創建了修學不偏佛法的大學院,當時僅有30余人。
1987年,十世班禪大師表示贊成在這里成立佛學院,親筆寫信給色達縣政府,請求支持。1993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學院題寫了校名。1993年被美國《世界報》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報請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準設立了"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佛學院分長期和短期進修兩種,長期學制為6年,特殊學位卻需要13年,學員通過各學科的單科考試,立宗論和口頭辯論考試及格的,學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師)的學位。佛學院有不少漢地顯宗學生,故也設漢經院,由堪布用漢語講經。僧人雖來自不同地域,卻都平和相處。[1]
色達縣是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當地人有「色達山河一片紅」的說法。 這里的僧舍很壯觀,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著幾座寺廟和佛堂,建筑規模雖都不很大,但裝飾考究而輝煌;身披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生機和祥和氣氛。
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叫做"壇城"(音譯)。壇城的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平時是人們轉經的場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轉經的地方,據說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這里轉上一百圈就能夠好;下面一層是轉經筒,金色的圓筒在人們干枯的手轉過之后留下一串悠長的嘎吱嘎吱的響聲。